周开迅:“黔红”简史(写在“黔红”品牌创立65周年之际)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周开迅:“黔红”简史(写在“黔红”品牌创立65周年之际)

“黔红”简史作者:周开迅

“黔红”,是贵州第一个出口红茶品牌,创立于1958年,至今已逾65载时光。“黔红”,曾经是贵州茶界的骄傲,也是一款名扬海内外的中国红茶。“黔红”,与世界四大红茶之祁红有着特殊的渊源,与滇红如同姊妹红茶。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世事的变化,茶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各产茶市州和县(区、市)地理标志或区域品牌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加上湄潭茶场二十来年承包分散经营和体制机制自身原因,“黔红”等知名品牌几乎湮没于滚滚红尘之中,不见其形,难闻其香。但是,关于“黔红”的历史记忆却挥之不去。我们怎么可以忘记一个曾经改写了历史,并创造了历史的品牌呢?或者说,谁能割断那段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激情燃烧的岁月呢?

今天我们将“黔红”从历史记忆、从博物馆、从文献档案中重新发掘出来,发扬光大,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和价值:第一,“黔红”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国家遗产级红茶,需要进行有效的保护,是贵州打造文化茶的重要品牌资源;第二,打造百年茶叶企业和百年茶品牌的需要和支撑;第三,为贵州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树立“茶叶全球化”、品牌化营销信心。

本文将对“黔红”进行简史梳理,回顾历史,重现价值,以期重振旗鼓,“收拾旧山河”,再次创造新的历史。

“黔红”的前世今生

1939年9月,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带着特殊的历史使命落户湄潭,全面开启了茶科研和现代茶业探索发展之路。次年制茶季,中茶公司(时为中央实验茶场联办单位)从云南顺宁茶厂抽调技佐祁曾培和3名技工到湄潭研制红茶。4月12日,中央实验茶场在湄潭城南义泉万寿宫开始了外销红茶的试制,并获得成功。之后,祁曾培带着湄红茶样返回顺宁茶厂。云南顺宁茶厂(创建于1939年4月)厂长、红茶制造、评茶大师、滇红创始人冯绍裘先生品鉴了湄红之后,写出贵州红茶的第一份评审意见:“湄红形状细嫩匀齐不亚祁红,色泽润泽,香气清香较祁红为低,滋味似祁红,液色较祁红略暗。总评:品质不若祁红之优异,制造得法或可胜于宜红”这一个赞誉极高、期待极高的评价。那么,为什么冯绍裘先生要将湄红与世界顶级红茶之一的祁红与知名红茶宜红作比较呢?原来,1933—1936年,留学美国哈佛大学获得昆虫学博士、当时中国昆虫学的核心专家刘淦芝先生在祁门茶叶改良场担任病虫害研究室主任。1936年,曾在修水实验茶场任技术员,负责宁红的初制、精制工作的冯绍裘应聘祁门茶叶改良场负责祁红制造技术工作。因为抗战全面爆发,大半壁江山沦陷,刘淦芝受命于中央农业实验所奔赴贵州湄潭任中央实验茶场(当时中茶公司参与了该场的创建工作)场长,冯绍裘先生则受聘于中茶公司赴云南凤庆负责出口红茶生产。所以,当年冯绍裘先生收到湄红茶样,收到了同为战时茶叶经济奔走的老友刘淦芝先生的问候和嘱咐,接着一种熟悉的外形、汤色、叶底、香气、滋味又出现了,方才将刚诞生的湄红与祁门红相比较。因湄红也是为外销而生,故亦与宜红相类比,“制造得法或可胜于宜红”,祁红、滇红、宜红是中国传统外销三大工夫红茶。这是历史性的缘分,也是湄红的品质使然。

湄红作为贵州第一款外销红茶,从此踏上了救国和爱国的世界之旅,出口换武器支持抗战和为新中国早期发展获得了不少宝贵的外汇。

“养在深闺人未识”,在湄红18岁以前,没有名分,一直是作为原料茶运抵重庆拼入川红才能走出国门。

1958年,对于贵州红茶出口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分野。在湄红发展的基础上,“黔红”品牌创立,彻底改变了贵州出口红茶的命运,从此开启了贵州红茶直接运往上海和广州口岸,交由中茶公司和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出口海外。并且免检原箱出口的待遇,实现了从湄潭茶场制茶工厂茶仓直接发往出口目的国家和地区。因此,“黔红”曾经是贵州红茶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免检入场券!

“黔红”,是贵州茶叶出口历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黔红”适制茶树良种的培育

任何一款名茶,都离不开名种、名山、名师、名人的支撑。“黔红”自然也不例外。

随着湄红出口量的逐步增加,提高品质和产量成为刚需。1952年,湄潭茶试站茶学家刘其志先生拉开了为湄红(“黔红”)培育新品种的序幕,启动了后来命名为黔湄419、黔湄502等黔湄系列茶树良种的培育工作。

刘其志先生师承中央实验茶场技术室主任、代理场长、中国现代茶树育种奠基人李联标先生,并依托于先生始创于1940年的全国茶树品种园逐次展开他艰辛而辉煌的漫漫茶树育种人生。一场从1952年品种选育,到1995年5个茶树品种(包括湄潭苔茶)悉数成为国家级茶树良种,并产生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长达43年的科技马拉松。也许,这在中国乃至世界茶学研究史上,都是罕见的案例。请问,在今天茶科技界,还有多少人愿意为一个梦想付诸43年的光阴?!

刘其志的弟子陈正武先生亦深耕于桐子坡茶树种质资源圃(民国全国茶树品种园),4个品种荣入国家级茶树良种目录,加上李祥明、鄢东海、安永政团队的成就(黔湄809),从湄潭桐子坡走向全省全国的国际茶树良种达10个。其中,黔湄419、502为红茶专用品种(大叶种),419成为全国茶树区域红茶品质标准对照种。黔湄601、701、809,黔辐4号,皆为大叶种,红绿兼制品种,湄潭苔茶、黔茶1号、8号、10号为中叶种,制绿茶最优,亦可兼制红茶等各类茶。

黔湄系列品种,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为“黔红”提质增效,提供质与量的保障,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如今这些品种,特别是黔湄系列,成为不少茶区茶农的最爱,肥壮芽头从春采到初冬,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不仅成为“黔红”、遵义红的极佳原料,而且是湄潭雀舌的重要原料,更成就了贵州最大的一个茶叶单品贵州针,行销全国。单是湄潭县贵州针年销售收入就超过30亿。

作为茶业的芯片,贵州研发培育的茶树良种为茶产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并将继续发挥可持续的产业生态效应。

“黔红”国宝级精制生产线

湄潭茶场曾经是全国三大国有农垦茶场之一,是最早开辟工业茶园、万亩茶海进行大生产的茶场,也是茶科技含量最高、茶工业化程度最高的茶场。现存的茶工业博物馆,见证了那一段光辉岁月。

自1958年,“黔红”品牌创立后,海外市场需求旺盛,国家有关部门和相关茶叶出口机构,时常发电报催货,甚至口气十分严厉,如不能按时发货将用川红代替云云。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促使湄潭茶场不断提升自己的生产能力和加工工艺水平。那时候,全省各地生产的红毛茶都要集中到湄潭茶场制茶工厂精制后以“黔红”品牌出口。于是建设一条昼夜运转不停的精制生产线,迫在眉睫。

1960年,为顺应国际市场需求,湄潭茶场主要生产出口红茶。制茶工厂职工响应茶场党总支号召,开展以技术革新和工具改革为中心的探索实验,根据工厂特色和现实条件,开启了茶叶机具联装精制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制,以代替落后的手工和半机械化操作,厂党支部副书记、制茶专家、茶叶拼配专家李民宣负责材料采购、铁件加工,精制车间主任、制茶专家吴贤才、木工机械专家叶文良等负责设计、制造、施工、组装、调试。由于当时贵州相关工业基础薄弱,无法满足精制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升级要求,他们只好因地制宜,以木材为主材料进行工程建设。李民宣负责材料采购、铁件加工,吴贤才、叶文良、倪承元等负责设计、制造、施工、组装、调试。他们创造性地将石碾改为齿滚切,竹筛改为圆分筛、抖筛,农用风簸改电力风选机、簸箕改为均堆机、用粗帆布作皮带组合输送机,组合成一整套红茶木质机具联装精制生产线,完全符合茶叶精制加工工艺规格要求,实现了出口红茶精制的自动化、标准化、规模化、清洁化,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全部原箱免检出口。联装前,日生产能力30担,需人工近100人,联装后,日生产50至60担,只需人工15个;联装前,精制一批茶叶需7天,各批各路茶叶交叉付制,容易混乱,联装后,精制一批茶叶只需2天完成,加工周转快,各路茶划分清楚,节省拣、剔人工;联装前需反复加工4—5次,产生成品破碎大、制率低、香味淡薄,联装后均得以改进,并一次性完成,茶叶品质大幅提升。

在此,要特别讲一下叶文良先生的故事。叶文良是地道的湄潭人,远近闻名的大师级木匠,堪称湄潭鲁班。1958年,他以木质材料自制自行车一辆,在湄潭县城骑行演示,引起轰动。其自行车轮轴、链条及各零部件设计巧妙,令人惊叹。发展中的湄潭茶场不拘一格降人才,于次年无条件将叶文良调到茶场木工班工作。没想到时势造英雄,叶文良先生在当年的出口红茶木质机具联装精制生产线的研发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是青春期的湄潭茶场善于发现人才,重视和重用人才,推动事业发展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湄潭茶场出口红茶木质机具联装精制生产线的建成投产,开启了出口茶叶大生产自动化茶工业时代。自此,“黔红”、中国红开始大踏步走向国际市场,产品销往波兰、英国、西德、澳大利亚、埃及、阿联酋、突尼斯、智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量300吨,1980年以后突破600吨,总量超过8000吨。贵州因此被列为全国6个出口红茶主要生产省之一,湄潭茶场成为全国8大茶叶出口基地之一,出口创汇量占那个时期贵州全省出口创汇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这条出口红茶木质机具联装精制生产线,现存于茶工业博物馆,为其镇馆之宝。是世界上现存唯一一条茶叶木质机具联装精制生产线,是中国茶工业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原创、质朴、精湛、精美、精彩、零碳、清洁、优质、高效,见证了中国茶叶出口创汇的大历史,贯穿了贵州茶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充分体现了一代茶人的爱国情怀,艰苦奋斗的自力更生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大国工匠精神。

“黔红”的品牌价值

“黔红”品牌创立65周年了,如何让历史的辉煌下载到当下湄潭茶场农垦集团的生产经营中,重新回到生活的日常,回到人们的茶杯中,是一个品牌文化激活与重振的系统性问题,包括企业的体制机制的创新,专业人才队伍的组建,优质茶叶基地建设,产品体系设计,市场营销平台的搭建等等非常具体的问题。期待着湄潭茶场农垦集团尽快恢复元气,练好内功,重现江湖。

“黔红”,因其宏大的历史,耀眼的光芒,与祁红、滇红、宜红比肩的人文血脉,一同闯世界的阅历,铸就了其无与伦比的气质与底蕴。她曾经是一个超级品牌,也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品牌文化遗产,潜藏着巨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以及不可估量的发展能量!

她活了,中国当下最大的农垦茶场就活了,一个潜在的红茶大品牌就活了!今天,她活了!她一定会好好地活着,不仅仅是记忆,更要活到当下,活出青春年少之气韵,活成百年品牌,成为一个永远醒目的符号!

祝福“黔红”!(2023.12.21于湄潭)

来源:微美湄潭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